×
佳木斯大学学报

外交部的前身是古代的鸿胪寺?


2017年纪录片《大国外交》让“外交”这个看起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词汇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大国外交》讲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式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风度和胸襟。



纪录片《大国外交》

在国际关系对于国家的发展愈发重要的今天,国家对于外交也愈发重视。外交部作为国家负责外交关系、外交事务的专门性外交主管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外交部却仿佛一直被“束之高阁”,不曾与大众亲近,网络上仅有的与外交部相关的内容大多是一些被误解已久的外交辞令。


当代中国,外交部主要由7个地区司、9个功能司、13个行政功能司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组织机构

在中国,外交部这样的机构什么时候就出现了呢?历朝历代的“外交部”又有什么样的特殊之处呢?我们分三个阶段来看:


1


专职官员形式的“外交部”


早在夏朝之前,就出现了类似“外交部”职能的专职官员——“龙”


那时还未形成正式的国家,人们在“分居,小聚居”的大环境下形成了诸多具有共同利益基础的部落。


各部落之间也因为一些共同利益而联系紧密从而形成部落联盟。联盟中的首领需要向各个部落传达命令或收集意见,因此就出现了负责上传下达的“龙”。


《史记·五帝本纪》:“龙主宾客,远人至......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尚书正义》孔安国传曰:“纳言,喉舌之官引。”


由史书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在夏朝之前,由“龙”负责部落内外上下之间的政令传达接待宾客,这一项任务被称为“纳言”。


由于夏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且人口稀少,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外交机构,而是由专职官员来负责外交事务。此时的“外交”为部落间沟通联系所用。



春秋时代诸侯国分布简图

到了春秋时期,西周时建立的宗法制逐渐瓦解,各诸侯国由周王朝的属国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获得了主权的诸侯国之间为了加强联系沟通,必然需要用到“外交”这一手段。


此时外交官或为专职,或由国家执政大臣或王室重要成员兼任,一般通称为行人。如《国语?晋语八》:“秦景公使其弟金咸来求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韦昭注:“行人,掌宾客之官。”


与夏朝之前的情况相比较,此时的“外交”活动由部落联盟之间转变为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活动。但仍旧没有出现专门的外交机构,只存在“外交官”。


2


类似现代“外交部”的机构——鸿胪


“鸿胪”,本意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


鸿胪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


鸿胪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交机构,

上一篇:佳木斯大学投档线和各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查询
下一篇:给动物称体重需要什么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