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木斯大学学报

钟情于黑土地的农机推广带头人访黑龙江省农机

任晓东:毕业于黑龙江佳木斯农机学院(现佳木斯大学) 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任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农业推广二级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推行农业机械化最早的省份,也一直是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多年来,黑龙江省农机化推广系统紧紧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思想,始终把新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全国农机技术推广的领头羊,始终发挥着“火车头”的重要作用。在9月15日召开的全国农机推广和监理站长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农机推广的有关问题对任晓东进行了专访。

农机科技推广: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的技术推广工作,多年来在全国农机推广战线处于领先地位,对黑龙江粮食连续十一年增产作出了贡献。您是如何谋势定向,打开发展之门的?

任晓东:我是从1987年开始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在推广战线已经工作了27个年头,是黑龙江省农机化发展的见证人。1997年任省农机推广站站长,上任就面临着全省联产承包后生产规模小、推广机构弱化、发展乏力等问题。如何解决新形势下发展机械化的问题?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抓了为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的工作,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了一些精少量播种、整地机械,为联产承包后的农民解决了机械化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二是抓了机械化收获薄弱环节。黑龙江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玉米、水稻面积逐年增加,大豆、小麦逐年减少。原有收获机械满足不了生产需求。我们从1998年开始下大力气推广玉米、水稻收获机械。目前,黑龙江玉米种植1亿亩,水稻种植6000万亩,机械收获分别达到65.3% 和87.6%。三是认真抓了黑土地保护工作。我们在兰西、泰来等地开展了大量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工作,在国家没有立项之前就开始抓试点。为黑龙江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好祖国的北大仓,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为重点项目,为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做了技术储备。多年来,黑龙江省共推广各类农机化新技术80多项,推广各类农机具130多万台(件),实现社会效益90多亿元,先后有52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丰收计划奖,包括大豆、玉米机械精密播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等,连续三次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农机科技推广: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加快,黑龙江省在机械化发展的新领域有什么突破?推广了哪些新机具、新技术?

任晓东:我们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抓现代化生产栽培模式的试验推广工作。目前,我省建起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近千家,急需研究解决现代化机具与传统机具的矛盾,找出科学合理配套组合,来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农艺融合。二是积极推广免耕播种技术,解决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瓶颈”难题。近几年,我们跟踪并引进了国内外二十几种免耕播种机,在全省十几个地市进行试验,基本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的机型,为黑土地的保护作出了贡献。三是推广物理农业技术。我们自2006年起引进国家863项目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嫩江县7个乡镇进行了布点试验,2007年增加到16个试点县,2008年发展为嫩江、兰西、铁力等26个示范县和部分农场。目前在全省全面推广,面积达3000多万亩,推广设备1000多台套,粮食增产10%左右,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四是在水稻机械化生产方面,推广水稻钵体育苗、机械移栽技术。该项技术体现了农机与农艺完美融合,满足了秧苗带蘖下田的农艺要求,实现了省土、省工、省种、省肥“四省”的节本目标,解决了水稻插秧伤根还需缓苗的技术问题,促进了水稻分蘖,延长了水稻生育期,从而提升了粮食的品质,实现了粮食高产的目的,突破了钵体育苗不能机械移栽的技术“瓶颈”。

农机科技推广:黑龙江省在完善农机推广体系、培训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和作法?

任晓东:本着有为才有位的原则,多年来我们狠抓了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首先是抓住国家对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契机 ,积极争取国家及省推广体系建设资金,两年共争取到体系建设资金1900万元。二是呼吁各级政府将农机推广站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单位,保证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和工资福利。三是加大县级农机推广基地建设的力度,完善其功能。通过几年建设,目前全省80%的县级推广站已经建立起推广基地,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功能不全的问题。四是自1996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调动了各级农机推广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上一篇: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卓越医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