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木斯大学学报

大数据时代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刍议

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国,信息量也呈现出几何式飞速增长,大学图书馆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物理和空间资源,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大学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考内容。纵观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其主要经历了从传统管理纸质文献的图书馆到数字化、移动化图书馆的转变,其主要作用是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伴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主导方向是建立智慧图书馆,然而现阶段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正面临着理论体系匮乏、用户隐私安全欠保障、管理模式传统化、馆员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大新型挑战。

1 大数据时代大学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大学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体系匮乏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输入主题为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检索语言,时间字段限定为2010年1月1号~2020年5月31号,检索结果共计60条,如表1所示。

表1 近十年关于大数据时代文献发表量统计年份篇数82

从文献发表量来看,目前国内对于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研究起步于2013年,仅发表2篇文章,2019年为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高峰期,共计18篇文章。通过研究篇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体系甚是匮乏。从研究的主题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大数据知识服务、用户行为需求等角度去分析探讨智慧图书馆建设。

为了使检索结果更加精确,笔者改变主题词,输入检索词为大数据+高校智慧图书馆,检索时间仍然是近十年,发现与其相关的文献仅有10篇,研究内容主要从学生需求、现代技术、智慧化服务等角度去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内容过于表面化,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大数据时代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仍需要继续钻研,进而丰富图书馆理论研究体系。

1.2 用户隐私安全欠保障

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高科学技术给用户带来巨大的隐私风险。首先智慧图书馆建设离不开网络化服务,网络化服务中涉及用户个人隐私数据包括借阅证上的用户数据、流通中的个人数据、虚拟参考咨询中的个人数据、使用电子资源数据库留下的个人数据、浏览图书馆网站所产生的个人数据、馆际互借中留下的个人数据以及个人注册图书馆账号的数据。目前大学图书馆用户隐私安全欠保障主要体现在:①大多数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器仍然采用微软系统,网络技术并不成熟,很多计算机木马病毒会利用大学图书馆网络系统进行侵袭,造成用户隐私安全隐患;②我国大学图书馆从未根据本馆需要制定用户隐私安全保障政策,未出台具体的用户隐私保障条例;③大学图书馆馆员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未曾本质上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对用户隐私安全造成的不良后果,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1.3 管理模式传统化

大数据时代大学智慧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和应用层三方面的管理。然而,当前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依然过于传统,图书馆资源管理条件有限,虽然开通了高校间图书馆馆际互借功能,开发了资源共享平台,但由于馆内资金有限、维护成本较高或者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使这些资源共享平台成了摆设,并没有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尽管有些高校能够实现文献传递,但是由于等待时间过长,降低了用户利用馆际互借功能的热情度,无法满足用户快速获取所需文献的条件;而且当前大学图书馆在馆藏结构管理上,依然保留传统思维,注重馆藏的数量,而忽视馆藏的质量,缺乏对用户的了解,领导大多只注重国家标准生均3册的指标,不考虑图书质量,而是只注重数量的做法,往往使图书馆的图书会出现胀库的现象,由于没有针对用户做个性化调研,造成图书馆图书很少人阅读,也造成了馆藏资源的浪费,这种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采购方案,势必会阻碍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步伐,也将会导致用户利用馆藏资源的效率降低。在图书流通阅览管理上,出现图书剔旧工作不及时,书标标签不清晰,人工管理滞后性的管理缺陷造成读者经常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图书,降低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1.4 馆员服务水平有限

馆员知识结构决定服务水平,决定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方向。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图书馆馆员70%以上学历是大中专学历,只有极少数的研究生在高校图书馆工作,而且高校图书馆老龄化趋势比较严重,年轻骨干馆员所占比例甚少,这就造成大多数馆员对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科学研究能力较差,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理解不够透彻,造成图书馆在进行深层次服务的局限较大,无法实现高效率的服务。尽管大多数高校也开展了文献检索课程、参考咨询服务、沙龙培训讲座等活动,但是只能达到表面上让馆员涨了些许见识,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提升馆员专业水平,无法达到专业服务的效果。同时,从服务范围来看,全国大多数图书馆服务范围局限于校内,用户离开校园,无法访问校内图书馆资源,仅有极少数高校图书馆利用VPN实现校外访问图书资源,但是只能访问部分文献资源,未能满足跨区域、跨领域的有效访问,服务对象只针对校园师生,服务的对象也具有局限性。

上一篇:论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播文化衫视角
下一篇:没有了

Top